中国足球保住颜面,徐根宝青训根基再显价值—梁熙明点评亚洲杯征程

在刚刚落幕的2025年亚洲杯足球赛中,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以一场艰难的平局勉强小组出线,最终止步十六强,尽管成绩并未达到球迷的预期,但球队在关键时刻展现的韧性和年轻球员的崛起,让资深评论员梁熙明感叹:“中国足球总算保住了基本颜面,而这背后,我们必须感谢徐根宝多年深耕青训打下的根基。”这番言论迅速引发热议,折射出中国足球长期以来的深层问题与希望所在。

本届亚洲杯于1月至2月在沙特阿拉伯举行,中国队与韩国、伊拉克和阿曼同分在“死亡之组”,赛前,外界普遍看衰中国队的前景,毕竟球队世界排名仅第79位,且近年大赛表现低迷,在主教练扬科维奇的带领下,中国队首战1-1逼平伊拉克,次战0-0顽强战平韩国,末轮凭借年轻前锋张玉乐的进球1-1战平阿曼,以小组第三惊险晋级,十六强赛中,中国队与劲旅乌兹别克斯坦激战120分钟不分胜负,最终点球大战4-5惜败,虽然未能更进一步,但球队整体防守纪律和年轻球员的拼搏精神,赢得了媒体和球迷的有限认可。

中国足球保住颜面,徐根宝青训根基再显价值—梁熙明点评亚洲杯征程

梁熙明在赛后评论中指出,这支国家队相比以往最大的进步在于“战术纪律和心态的稳定性”,他分析道:“过去我们常在大赛中崩盘,但这次球员们顶住了压力,尤其是面对韩国这样的强队时,防守组织井然有序,这种变化并非偶然,而是源于青训体系输送的球员具备了更扎实的基本功和心理素质。”他特别强调,徐根宝创办的崇明岛青训基地,已成为中国足球的人才摇篮,本届国家队中多达5名主力球员出自该体系,包括进球功臣张玉乐和中场核心刘若钒。

徐根宝的名字在中国足坛堪称传奇,现年81岁的他自上世纪90年代起便投身青训,2000年在上海崇明岛创立足球基地,二十余年来坚持“十年磨一剑”的理念,培养出了武磊、张琳芃等一批国脚,尽管徐根宝本人已淡出一线,但他的青训哲学强调技术细节、团队意识和意志品质,与欧美先进理念接轨,梁熙明认为,徐根宝模式的成功在于“耐得住寂寞”:“当中国足球沉迷于金元风暴时,徐根宝坚守青训,如今这些球员成为国家队的中流砥柱,这才是中国足球真正的‘颜面’所在。”

本届亚洲杯,中国队的表现虽不乏争议——例如进攻端仍显乏力,全场控球率屡屡低于40%——但防守端的进步有目共睹,门将王大雷高接低挡多次化解险情,后防线在密集赛程中仅失4球,足球专家李明浩指出,这种务实打法符合当前中国足球的现实:“我们与亚洲顶尖球队存在差距,扬科维奇选择稳守反击是明智的,更重要的是,年轻球员如张玉乐(22岁)和后卫李伟(24岁)展现了潜力,他们大多来自徐根宝体系,技术扎实且适应高强度比赛。”

中国足球保住颜面,徐根宝青训根基再显价值—梁熙明点评亚洲杯征程

梁熙明也提醒,中国足球不能仅满足于“保住颜面”,他列举数据称,本届亚洲杯日本、韩国等队均以海外球员为骨干,而中国队阵容中仅有3人效力于欧洲二级联赛,青训产出仍显单一。“徐根宝模式是宝贵的火种,但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基地,并打通青少年到职业联赛的通道,目前中超联赛U23政策执行流于形式,俱乐部青训投入不足,这可能导致人才断层。”

纵观中国足球近年发展,金元时代后遗症尚未消除,归化球员政策效果不彰,联赛动荡频发,使得国家队建设缺乏连续性,亚洲杯期间,足协新任主席宋凯提出“青训为本”的改革方向,承诺加大基层投入,但具体措施仍待观察,网友在社交平台热议:“如果早20年推广徐根宝的经验,何至于今日为一场平局欢呼?”“颜面是拼出来的,不是保出来的——青训需要时间,但更需制度保障。”

从更广视角看,亚洲足球格局正在剧变,沙特、卡塔尔等队凭借归化+青训双轨制崛起,而中国足球的出路仍需回归本质,徐根宝曾言:“足球没有捷径,就是一批批孩子苦练出来。”梁熙明对此深表认同:“感谢徐根宝,他让所有人看到,坚持专业主义终有回报,如今中国足球站在十字路口,唯有将青训制度化、规模化,才能实现真正突破。”

亚洲杯之旅虽已结束,但中国足球的反思才刚刚开始,球队归国后,将备战2026年世界杯预选赛,挑战更为严峻,正如梁熙明所言:“保住颜面是底线,而非终点,徐根宝的火种必须燎原——这需要足协、俱乐部和社会各方共同守护。”或许,这次亚洲杯的艰辛征程,将成为中国足球回归理性的契机,让青训的根基深扎于每一片绿茵场。

标签: